在线委托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 X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WIPO-TISC)、全国知识产权评议服务示范机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在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科...
202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报名开启
新闻公告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速推进量子领域的战略布局。全球前沿科技咨询公司ICV发布了2024全球量子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重点关注了全球量子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获得过专业投资机构的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同时符合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1亿美元且成立时间不超过五年或者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超过5亿美元且成立时间在五年到十年之间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指出目前量子行业整体上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量子科技因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而展现出快速增长的潜力,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相比,量子独角兽企业的总体估值相对较低。截至2024年7月,全球量子企业的总估值为272亿美元,但是量子企业总估值只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不到1%的份额,量子企业的平均估值和成长速度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量子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欧洲地区美国和中国量子独角兽企业估值领先全球。目前,全球量子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为195.55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企业估值约占八成。其中美国企业总估值110亿美元,占约占总估值的56%,位居全球榜首。中国紧随其后,公司总估值为47.7亿美元,占全球总估值的比重约24%。这些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平均4.4年即可成为独角兽,大多数在4到6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公司SandboxAQ和Quantinuum仅用三年时间就成为独角兽,凸显了美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芬兰、澳大利亚企业估值占比均为7%,法国企业估值占比为6%。表1全球量子独角兽企业按国家/地区分布企业名称所属国家创立年份成长期估值(十亿美元)SandboxAQ美国2022年150.00PsiQuantum美国2016年830.00Quantinuum美国2021年330.00国科量子(Qtict)中国2016年522.50本源量子(OriginQuantum)中国2017年515.00IQM芬兰2018年413.95SiliconQuantumComputing澳大利亚2017年513.00Pasqal法国2019年410.90国仪量子(CIQTEK)中国2016年510.20美国企业平均估值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美国量子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36.7亿美元,明显高于21.7亿美元的全球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美国企业一直在积极争取大量投资,例如摩根大通和霍尼韦尔,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量子独角兽企业平均估值仅为15.9亿美元,芬兰和澳大利亚的量子独角兽企业平均水平估值较为接近,分别为14亿美元、13亿美元,法国企业平均估值为10.9亿美元,这些国家的平均估值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二、量子计算领域独角兽企业占比近八成量子独角兽多集中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总数78%的数量和估价。全球量子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安全、量子精密测量。其中,量子计算领域有7家企业,总估值为162.85亿美元,占全球总数的78%,包括6家专注于量子计算硬件企业总估值为112.85亿美元,以及唯一一家量子计算软件公司估值50亿美元。量子通信和安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估值占比均在15%以下,主要原因是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影响中小企业参与。三、“超龄”独角兽企业仍具备强劲实力目前,量子技术尤其是量子计算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尚无某种技术路线体现出明显综合优势,因此量子企业的发展也伴随着高风险性与高成长性并存,需要企业长期投入持续创新,以吸引资本市场投入。以Infleqtion公司为例,该公司创立于2007年,专注于冷原子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研发。公司成立至今已超过17年,但在2022年完成1.1亿美元B轮融资后,估值激增至11亿美元,较2018年7月的6800万美元估值增长了近15倍。尽管公司估值在过去四年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显示出市场对该公司技术实力和商业前景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量子技术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商业潜力。四、前量子独角兽企业上市后仍面临资金挑战和退市风险部分前量子独角兽企业作为行业标杆,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后,在商业应用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这些企业在上市后也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挑战,部分企业甚至因股价低迷而面临退市风险。目前,已有7家前量子独角兽企业成功上市,包括美国的RigettiComputing、IONQ、QuantumComputingInc;中国的国盾量子、九州量子;加拿大的D-Wave;以及英国的Arqit。除了九州量子外,其余企业均在2020年后上市。从成立到上市,这些企业平均需9年时间,其中QuantumComputingInc、Arqit和九州量子用时不到5年,而IONQ和RigettiComputing用时5到10年,国盾量子和D-Wave则超过10年。表2七家已上市的前量子独角兽企业2023年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企业名称所属国家创立年份上市时间市值2023年收入2023年净利润QuantumCTek(国盾量子)中国2009年2020年407521.47-17.04Qtec(九州量子)中国2012年2016年667.26-7.31IONQ美国2015年2021年170922.04-157.77RigettiComputing美国2013年2022年18112.01-75.11OuantumComputingInc美国2018年2021年600.36-29.73D-Wave加拿大1999年2022年1768.76-82.72Argit英国2017年2021年630.64-70.39尽管这些企业已经上市,但几乎所有企业2023年年报显示净利润为负,面临财务亏损。2023年平均亏损额为6287万美元,亏损额较2022年的2314万美元增长了272%,亏损趋势仍在加剧。尤其是D-Wave、QuantumComputingInc、RigettiComputing和Arqit近一年股价长期低于两美元,QuantumComputingInc和Arqit至少10个月股价不足1美元,Arqit全年股价持续低于此水平,面临较高的退市风险。IONQ和国盾量子股价保持较高水平,目前暂无退市风险,但股价波动性较大。五、欧洲地区量子准独角兽企业表现亮眼全球量子准独角兽企业共31家,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企业较为集中,占总数的60%。从企业数量来看,法国拥有6家准独角兽企业,拔得头筹;英国有5家企业,排名第2;美国、中国各有4家企业并列第3。从企业总估值来看,英国企业总估值最高,达16.78亿美元,占总估值比为21%;法国和美国紧随其后,估值分别占比20%、19%;中国企业估值约占全球10%,排名第4。从单个企业的估值来看,瑞士以单家企业估值6亿美元领先,英国和美国分别以3.36亿美元和3亿美元位列第2、第3位。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成为量子技术的重要参与者,例如英国计划投资13亿美元,法国计划五年内投资20亿美元。六、量子准独角兽企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呈现高增长潜力准独角兽企业主要聚焦于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估值总额71.45亿美元,占总估值的90%,量子通信与安全领域估值9.20亿美元,约占10%。三分之二的准独角兽企业融资在A轮及之前的种子轮阶段,显示出多数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吸引资本投入有限。其中,量子计算领域约25%的企业进入B轮融资,而量子通信领域的企业基本停留在A轮融资阶段。但仍有部分准独角兽企业展现了显著的增长潜力,例如,TerraQuantum公司主营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于2022年11月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6亿美元,位居准独角兽前列。又如AtomComputing公司专攻中性原子量子计算,于2022年1月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6亿美元,显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前景的高度认可,预计这两家企业在两年内有望成为量子独角兽企业。参考文献:1.Icvtak.2024GlobalOverviewofQuantumUnicornEnterprises[R].2024-08-19.2.Icvtak.QuantuminformationlistedcompanyFY2023report[R].2024-05-28.3.Icvtak.2024GlobalQuantumComputingIndustryDevelopmentProspect[R].2024-02-20.
随着数字平台在创意产业中的渗透,创意产业的平台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创意服务供给的格局。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ILO)于2024年8月22日发布工作论文《平衡行动:数字平台在塑造创意工作条件中的作用(BalancingAct:TheRoleofDigitalPlatformsinShapingtheConditionsofCreativeWork)》,探讨了数字平台对创意工作者的影响,研究了平台化如何改变创意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劳动自主性与挑战,并提出了促进更公平和可持续的数字创意经济的建议。一、数字平台的兴起与创意工作的联系报告首先梳理了创意数字平台、创意部门和内容产业以及内容创作者等概念,对其进行了定义及背景分析;报告既关注到音乐家和摄影师等传统创作者,也研究了博主和播客等“新”的创意职业。表1按类型和平台划分的内容创作者职业类型创作者类型创意服务类型主要平台传统职业音乐家音乐Spotify,AppleMusic,Tidal,Bandcamp图片摄影师图片Instagram,Shutterstock,Istockphoto作家书籍Amazon新兴职业视频摄影师,YouTube博主视频YouTube,TikTok,Facebook播客主播播客AppleMusic,Spotify资料来源:ILO报告《平衡行动:数字平台在塑造创意工作条件中的作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译数字平台的兴起对创意工作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YouTube到Spotify,这些平台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直接面向全球观众的机会。然而,伴随着这种自由而来的却是工作的不稳定性、收入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平台对创作者的控制力加大。这些数字平台的“平台化”趋势导致创意工作者的工作和收入模式被重新塑造,且越来越使得他们在没有传统劳动保障的情况下依赖于平台生存。二、平台化趋势下的创意工作条件报告总结了一套关于平台对创意作品影响的双元理论,为平台如何影响创意产业的工作条件从控制与自主两方面进行了建模。报告指出,社交媒体和流媒体平台使全球观众的访问民主化,培养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提供了灵活的工作安排,并增加了自我推销和交流的机会。然而,基于平台的工作也更可能面临不稳定的风险,其特点包括收入不固定、缺乏工作保障以及权力集中在少数主导平台或头部从业者手中。根据报告,创意工作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平台的控制与创意自主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平台通常通过治理结构、算法排序和收入模式来影响创作者的创作内容和分发方式。这些平台治理机制不仅是对内容的管理,更是通过其设计和操作逻辑积极塑造和影响用户的行为、社会规范及市场动态。例如,许多创作者需要根据平台算法的要求调整内容创作,以获得更高的曝光率和收入。这种依赖平台规则的创作方式限制了创作者的自主性,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创作内容产生深远影响,使其创作更多迎合平台算法的内容,而非根据自身的艺术愿景。三、平台治理与创意服务的商业模式报告对数字创意平台进一步展开剖析,分别回顾了数字创意平台的整合发展、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并就其治理结构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商业模式的收入来源和薪酬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数字平台通过其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来控制创意工作者的收入与工作条件。平台的外部治理涉及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例如版权法对内容使用的限制。而平台的内部治理主要通过服务条款、社区准则以及内容审核政策等方式对创作者施加影响。报告也从收入和报酬、就业模式、非正式工作、性别问题、心理健康、职业技能获取和流动以及工人权利等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创造性劳动者的画像和数字平台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报告关注到,创意工作者的收入通常依赖于平台的广告分成或订阅收入分配模式。然而,这些收入模式高度不透明且容易受到平台政策的影响。以YouTube的合作伙伴计划为例,创作者需满足特定的观看时间和订阅数才能开始获得广告收入,但平台并未明确收入计算的具体标准,这使得创意工作者的收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此外,平台可以随时调整补偿条款,导致创作者需要不断适应平台变化。数字平台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多边市场”策略,通过连接不同用户群体(如广告商、内容创作者和观众)获取收益。这些平台通过网络效应迅速扩大了用户群体,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创作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多数创作者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而少数“明星”创作者则占据了大部分收益。四、创作者挑战及对创意工作者的政策建议数字平台在创意产业中的迅速扩展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平台通过其治理结构与算法控制了创意工作的方式,使得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面临诸多限制。报告提出了对平台的算法和治理结构存在一定表演性质的质疑,并认为平台通过数据化手段正在增强对创意工作者及其产出的引导性控制。例如,通过算法推荐系统,平台不仅能够决定哪些内容得到更多的曝光,还能够影响创作者如何创作以迎合平台的推荐机制。对于创意工作者而言,这意味着创作内容需要不断适应平台的要求,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和观众。为了保障创意工作者的权益,推动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的政策措施,确保数字创意经济的公平与可持续性。为了平衡平台对创意工作的治理与创作服务与产品的自主性,报告倡导制定全面的政策和战略,以利用创意平台的优势,同时减轻其负面影响,确保公平补偿,保护知识产权,并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创意经济。报告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还可探索平台上创意工作者的定义和测量、平台化的长期影响以及AI对数字创意平台的变革推动力。参考文献:[1]DrewGardiner.BalancingAct:TheRoleofDigitalPlatformsinShapingtheConditionsofCreativeWork[R/OL].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2024-08-22)[2024-10-29].https://www.ilo.org/media/587071/download.
自2022年以来,低空经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新热潮。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应用开发和技术研究,低空经济处在一个蓄势迸发并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用于低空飞行的航空器类型主要包括直升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随着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兴起,eVTOL产业蓬勃发展。相较于传统直升机和无人机,eVTOL在安全性、智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优势显著,具有起飞无需跑道、高安全性、低噪音、零排放、易维护、规模运营化后低成本等优势。eVTOL有望打破传统交通运输工具的市场边界,成为高铁、地铁、长途巴士、出租车、私家车的重要补充和替代,甚至有机会成为未来交通出行和运输的主流方式之一,可运用于城市短距离空中旅客与货物运输、医疗救援、军事等领域。欧洲eVTOL市场可能在未来几年快速扩张,本文主要分析欧洲eVTOL产业发展概况。1、欧洲eVTOL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对绿色能源和无噪音飞机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上eVTOL在货运应用中的使用不断增加,以及对替代运输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是推动该市场增长的因素。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数据,欧洲eVTOL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9637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6.6738亿美元,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5.8%。航空业是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加剧欧洲的气候变化。由电力推进驱动的eVTOL的开发减少了噪音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旨在减少排放的政府规则和政策促进对eVTOL的需求。同时,由于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最新技术进步,预计一些城市将采用使用eVTOL的新一代交通方式。eVTOL最适合穿越繁忙城市的短途航班,以避开交通拥堵。eVTOL还有助于中途和最后一英里的货物运输以及医疗服务。因此,空中出租车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加。但是,eVTOL出行选择的商业化需要建立空中机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此类基础设施的初始成本相当昂贵,并且开发需要时间,预计这将限制市场增长。此外,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对eVTOL设计的严格认证预计将阻碍行业扩张。因此,城市空中交通(UAM)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促进空中出租车的使用。2、欧洲eVTOL市场细分情况分析欧洲eVTOL市场按升力技术、推进类型、应用、运营模式和国家进行细分。根据升力技术,欧洲eVTOL市场分为多旋翼、升力加巡航、矢量推力等。到2024年,升力加巡航将主导欧洲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市场。根据推进类型,欧洲eVTOL市场分为混合动力、全电动和电动氢。到2024年,全电动领域将主导欧洲eVTOL市场。根据应用,欧洲eVTOL市场分为空中出租车、货运、最后一英里交付、关键任务、检查、测绘等。到2024年,空中出租车领域将主导欧洲eVTOL市场。根据操作模式,欧洲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市场分为有人驾驶、可选驾驶和自动驾驶。到2024年,有人驾驶飞机将在欧洲eVTOL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国家/地区,欧洲eVTOL市场分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到2024年,德国市场将主导欧洲eVTOL市场。3、欧洲eVTOL领先企业及动向德国和英国很重视eVTOL的发展。例如,2024年3月18日,英国交通部发布《英国未来飞行行动计划》,为英国无人机系统和eVTOL发展制定发展路线图。目前,欧洲eVTOL领先的制造商也主要集中在德国和英国。德国企业Lilium、Volocopter,英国VerticalAerospace都是eVTOL行业的先驱。技术较为成熟的机型主要有VerticalAerospace-VX4、Volocopter-VoloCity、LiliumJet等。部分机型开始应用于场景示范应用领域,如城市空中出租车领域的代表产品有Lilium公司的LiliumJet、VerticalAerospace公司的VX4、Volocopter公司的VoloCity等;空中物流领域的代表产品有Volocopter公司的VoloDrone等(下表)。总的来说,各公司都还在进一步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成熟度,并对已有机型推进适航审定申请进程。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升温,欧洲eVTOL厂商积极进入全球市场抢占国际化先机。eVTOL厂商早期的战略合作对象集中在欧美市场,和欧美通航产业比较成熟、政策完善有关。然而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绿色航空的关注度和投入大幅提升,各大企业陆续启动与中国、新加坡、迪拜等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具有代表性的进展有:Lilium与深圳宝安区和大湾区多家通航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布局亚太地区业务,Volocopter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大力推进空中观光服务及未来空中的士服务。表欧洲eVTOL代表企业布局动向企业布局动向LiliumLiliumJet性能较为成熟,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设计组织批准和FAA颁布的G-1适航审定基础文件,离欧美双重取证更进一步。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商业化运营,目标是推出空中出租车服务Volocopter产品线包括VoloCity和VoloConnect等载人飞行器,以及VoloDrone等重型货物无人机VerticalAerospace致力于开发和制造全电动飞行出租车,计划于2026年将VX4投入商用AstonMartinLagonda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推出用于城市空中机动(UAM)的豪华个人飞行器VolanteVision,计划于2030年投入商用主要参考资料:1、ResearchandMarkets.EuropeeVTOLAircraftMarketCompetitionForecastandOpportunities,2030.https://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europe-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market#src-pos-22、ResearchandMarkets.uropeEVTOLAircraftMarketForecastto2028-COVID-19ImpactandRegionalAnalysis-byLiftTechnology,PropulsionType,Application,andOperationMode.https://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s/5668496/europe-evtol-aircraft-market-forecast-to-2028#src-pos-13、DepartmentforTransport.UKFutureofFlightActionPlan.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5f806568112257381579f43/dft-future-flight-action-plan.pdf
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推动下,新加坡经济经历了深刻而内在的转型。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资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研发资金和人才发展服务;打造一个涵盖数据治理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生态系统,引领新加坡的数字化转型。新加坡数字计划(SG:Digital)引领新加坡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确定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沉浸式媒体和物联网四项前沿技术。根据该计划,设立了新加坡政府数字办公室(SGDigitalOffice)推动政府的各项举措,加快数字化进程。新加坡还通过《数字经济行动框架》(DigitalEconomyFrameworkforAction)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从中小企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字领袖计划(TheDigitalLeadersProgramme)、数字连接蓝图(The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化加速指数(DAI)以及首席技术官咨询服务(CTO-as-a-Service)等一系列子计划支持中小型企业每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突破技术界限探索新的增长领域。从不同行业领域发展角度,2017年以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23个产业转型地图(ITMs),制定了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计划,促进不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高数字技术竞争力。新加坡全方位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新加坡政府在中小企业GoDigital计划框架下实施了各种支持中小企业的举措,其中包括财务援助计划、技术采用计划、商业咨询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人才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中小企业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增强其数字能力。一是利用产业计划赋能数字化转型。为了引导中小企业走上数字化转型道路,IMDA自2017年以来推出了20项产业数字计划(IDP),到2022年,已经有超过90,000家中小企业从这些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中获益。近年来,新加坡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成果是具有变革性的,新加坡85%的中小企业都认为数字化显著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流程并提高了整体效率;75%的中小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的自动化和优化,成功减少了对体力劳动的依赖。在IMDA的数字化增长计划“GrowDigital”的支持下,超过2700家中小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新加坡以外的地区,覆盖10多个国家,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在全球增长和市场渗透方面开辟新途径提供了变革潜力。二是通过数字咨询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动力。IMDA工作的一个关键支柱是首席技术官即服务计划(CTOaaS)。超过23,000名企业用户通过首席技术官服务计划找到适合其特定需求的数字资源;超过900家公司聘请了数字顾问为其业务制定全面的数字路线图;90%的企业对数字咨询服务表示满意,并肯定了这一举措的价值。此外,还有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也得到了积极的反响。约38,000家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初始计划“StartDigital”采用易于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来构建基础数字能力;约63,000家中小企业在“生产力解决方案补助金”(PSG)框架下采用数字解决方案并进行数字化转型;700家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数字解决方案(AdvancedDigitalSolutions),深化数字能力并建立业务弹性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三是为本地初创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赋能。通过新加坡认证计划(Accreditation)以及SPARK计划,为科技企业商业化落地提供平台和资源,加速了180多家新加坡初创科技公司的发展。2022年11月,新加坡政府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建立首个东南亚联合创新中心,支持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利用亚马逊网络服务的最新技术、资源、网络,为初创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强大的数字创新平台。四是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深化数字连接建设。2023年6月,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规划领域的开创性里程碑,新加坡政府发布了《新加坡数字连接蓝图》(DigitalConnectivityBlueprint)。数字连接蓝图涵盖硬基础设施、物理—数字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其中新加坡数字公用事业(DU)堆栈是软基础设施层面的重要构成。通过数字身份、电子支付、电子发票和文件认证等变革性平台和应用,赋予企业创新、简化和安全交易的能力,为创新数字交易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打造可信数字空间。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安全简化的数字交易,为企业提供可信赖的新兴数字产品和服务,IMDA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治理测试框架和软件工具包——AIverify,根据国际公认原则通过标准化测试验证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同时成立了人工智能验证基金会,与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形成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五是开启技术人才加速计划。为了促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和科技人才培养,IMDA发起“TechSkills加速计划”(TeSA),以行业为导向帮助理工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掌握必要技能,填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缺口。另外一项“技术沉浸与就业计划”(TIPP)将非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人员转换为有准备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人员,适用于希望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个人以及希望与IMDA合作提供相关培训和辅导计划的公司,新加坡政府将提供培训课程费用补贴。这项计划可以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大量技术人才,例如网络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和数据分析师等。参考文献:[1]Singapore’sdigitaleconomycontributedS$106billion,or17%ofGDP,in2022[EB/OL].(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resources/press-releases-factsheets-and-speeches/press-releases/2023/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2]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about-imda/research-and-statistics/singapore-digital-economy-report.[3]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EB/R].(2023-10-06)[2023-12-21].https://www.imda.gov.sg/-/media/imda/files/about/resources/corporate-publications/annual-report/imda-annual-report-fy2022-2023.pdf.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市场规模逐年攀升。园区化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特征,因此生物医药园区逐步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周期长等特点,如何解决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技术、设备、资金、行业资源的短缺,是实现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孵化的关键。目前从国内市场看,以苏州BioBAY生物医药园区为代表的国内标杆园区项目已成为当地城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路径值得学习与思考。一、BioBAY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核心“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产服模式是苏州BioBAY生物医药园区快速发展的核心优势(见图1)。该产服模式服务于构建全球领先的生物产业生态圈:首先,园区定位于专注孵化创新创业的企业(如初创企业或刚起步企业),并锁定在药物开发、医疗器械与生物技术三个细分领域,旨在与像张江药谷等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差异化竞争;其次,关于创新孵化器,园区搭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BioTOP,服务平台涵盖企业孵化、加速、成长的生命全周期,建设成为科研企业的“邻里中心”。依托“邻里中心”,园区聚集了国内涵盖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关于产业联盟,以产业科技联盟为主线,组织产业合作论坛,主要为入园企业提供行业资源,协助初创企业的商业发展。产服模式中,产业基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通过深入挖掘进一步分析园区如何引进与引导专业化的优质产业基金,实现园区积极良性的发展。图1苏州BioBAY园区的产服模式二、BioBAY产业基金发展模式从时间维度来看,BioBAY产业基金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初期建设,BioBAY作为中新创投全资子公司筹建,中新创投帮助BioBAY组建管理团队、编制发展规划、开展园区建设;第二阶段(2007-2013年),中新创投(2007年更名为苏州创业投资集团,2012年更名为元禾控股)更多是在为整个BioBAY的未来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同时,作为投资机构,元禾控股参与大部分首批入驻企业的投资,与企业实现了共同成长,如信达生物;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BioBAY自身能力、生态打造已经较为成熟,BioBAY从元禾控股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元禾控股和BioBAY的关系也进入第三阶段,回归到资本跟产业园区的关系,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同时,在2013年后,BioBAY开始打造自己的资本生态,通过做LP(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方式,聚集更多的医疗行业投资机构到苏州。2013年元生创投成立,BioBAY是主要出资方之一。综上,自身定位“投资人”、形成自有基金类型以及撬动海外资本是BioBAY资本运作的主要模式。1.主动化身“投资人”与投行共同成长BioBAY创立初期,并未与其他园区只提供“场房”服务雷同,而是将自身定位于“投资人”,跟随中新创投(后更名为元禾控股)等投资机构共同成长。2012年,BioBAY作为有限合伙人参股通和毓承,泰福资本、礼来亚洲、美敦力红杉中国基金等知名行业风投机构,总计投资额近1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300个。2013年,BioBAY作为基石有限合伙人发起成立了元生创投,以此集聚众多投资机构,包括礼来亚洲基金等行业头部基金。此外,BioBAY除了投资项目,还能够为企业提供超额价值,具体体现在对企业的估值。有业内人士反馈,市场上相同质量的项目,BioBAY对项目估值一般要高于其他估值的30%。因此,港交所上市新政推出后,从BioBAY走出的企业占据赴港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半壁江山。可见,作为园区载体的BioBAY已成为非常资深的“投资人”。信达生物作为BioBAY投资成功的案例值得一提。2012年1月,BioBAY以其高质量的企业服务和齐全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信达生物。入驻BioBAY的信达生物5个月后拿到礼来亚洲基金领投、富达跟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信达生物港股上市,同时PD-1单抗药物达伯舒开售,信达生物自此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标杆企业。2.形成产业基金与产业直投的基金类型随着BioBAY走出探索期,不同于传统基金的“外包式”,园区建立BioCAPITAL产业基金,采用与国际化基金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和产业直投两种形式,直接对接资本,形成园区企业发展资金的持久化。(1)BioCAPITAL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包括:▪通和毓承:专注医疗健康领域,对中美两地市场均有深度聚焦和覆盖的领先投资机构▪元生创投:根植BioBAY的生物医药领域掘金者▪美敦力中国基金:以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水平为宗旨的创新合作模式基金▪元禾原点:元禾控股旗下的风投平台,拥有十多年医疗投资经验,累计投资百余家医疗创新公司▪金石生物:由BioBAY和中信证券合作发起,专注生物医药、基因技术和高端医疗器械高成长性企业投资(2)BioCAPITAL直投基金:直投项目包括:▪信达生物:国内规模最大、符合国际标准的单克隆单抗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和生产基地▪天演药业:全球领先、靶向人源化抗体生成、优化和表达技术▪凯瑞斯德生化:以独到的技术优势为全球制药行业提供可靠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以及新药研发服务▪苏桥生物:提供全新理念的生物药外包服务3.借力海外创客空间进行产业投资针对不同技术领域,BioBAY具有相应的产业孵化平台,BioBAY在产业投资伊始就遵循市场运作机制,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科姆创作为海外创客空间代表,已与BioBAY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有所合作,正在协助BioBAY搭建医疗器械领域的孵化平台(见图2)。图2BioBAY医疗器械孵化平台科姆创国际众创空间坐落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内,在吴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管理局支持下由美国EcoKMCLLC独资于2017年创立。该众创空间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美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与华盛顿特区大天使投资集团、芝加哥大天使投资集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橙县大天使投资集团的合作伙伴。以上三个天使投资集团拥有近500个获得美国证监局资格认证的天使投资人。科姆创手握资本,一方面为外国企业或者项目提供投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投资和战略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为中国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国外先进技术,为高增长的上市公司提供战略并购标的,为研究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转移服务。科姆创在引进国外项目资源落地苏州前,按照严格的标准筛选入孵项目,具体需要满足研发完成、拥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三个要求,在对项目的市场竞争性、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后,最终决定引入国内。同时,科姆创为拥有实体产品的项目引入制造资源,助力孵化成长。未来科姆创将聚焦医疗大健康、智能制造、教育科技三个行业,通过技术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科姆创将致力于建立天使投资人的生态系统,学习并引进美国完善的天使投资人生态机制和服务架构,实现低风险多面积投资;科姆创将成立专属天使基金,通过打造天使投资系统温床,为创客项目落地苏州提供更便捷的资金资源。三、顶层力量“锦上添花”——苏州基金鉴于BioBAY产业基金的良性运作,苏州政府以此为模板开始资本的顶层设计。2020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标杆园区的若干意见》发布,进一步提出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并购重组、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培育;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支持园区产业龙头企业及天使投资机构设立产业天使基金,大力推动创新项目孵化。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苏州基金成功运行,并由其子基金自2019年底从天使轮对艾博生物进行孵化,同时协助公司落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时至今日,艾博生物成为医疗健康领域一家现象级企业,至少完成了7轮融资,而苏州基金所投的泰福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均参与其中。主要参考资料:https://www.biobay.com.cn/
2024年4月,由新加坡人力部、全国职工总会和全国雇主联合会组成的“劳资政联合工作组”发布了《劳资政三方灵活工作安排指导原则》(以下称《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自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规定所有企业须通过适当流程评估雇员的灵活工作安排要求,并明确雇员申请灵活工作安排,以及企业制定有关批示和答复程序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指导原则允许雇主保有工作安排的决定权,同时更方便雇员提出灵活工作安排的要求,适用于所有雇主(包括中小企业),以及所有试用期届满的雇员。一、申请及处理灵活工作安排的规定流程雇员应以书面方式正式提出要求,可用公司的申请表格或自行列明细节,如申请理由、选择的灵活工作安排类型及开始结束日期等。雇主须在两个月内书面答复,若拒绝申请,应说明理由并与雇员探讨其他方案。雇主处理申请时应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因素,不能以管理层不相信灵活工作安排为由拒绝申请。雇主能以成本增加、不利生产力或不可行为由,拒绝批准。若雇主没认真考虑请求,被拒的雇员可寻求工会或劳资政公平与良好雇佣联盟(TAFEP)协助。TAFEP会联系雇主,并引导和劝请他们遵守指导原则。雇员也可先通过公司内部申诉机制解决分歧。二、灵活工作安排的类型指导原则将灵活工作安排分为三类:①灵活办公地点,即雇员可在办公室以外的地点工作,例如在工作周内可每天或部分时间居家办公或远程办公;②灵活工作时间,即在无需调整总工作时长或工作量的情况下,雇员可制定工作日程,例如不同雇员之间错开上下班时间、压缩工作周,允许雇员用少于原有工作天数完成工作职责及轮班等,这类安排没有影响工作量,但工时可能有所调整;③灵活工作量,即企业可通过聘请兼职或共享工作来分担职务,让更多人参与就业,选择这类灵活工作安排的雇员因减少工时和工作量,薪资也相对减少。三、该指导原则并无法律约束力新的指导原则将取代现有的劳资政灵活工作安排标准,及劳资政灵活工作安排参考原则。新版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鼓励雇主自愿落实灵活工作安排,转为强制企业须有内部程序,允许雇员提出有关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导原则并无法律约束力,同时也没有要求雇主一定要为员工提供灵活工作安排选项,雇主有权决定是否拒绝雇员的请求。此外,是否采取这类安排最终取决于劳资双方是否能确保在实行安排后仍可完成工作、维持生产力和盈利。如果实施灵活工作安排使这方面的表现受到影响,双方讨论调整薪酬配套或减薪也是合理的。相关链接:[1]MinistryofManpower.TripartiteGuidelinesonFlexibleWorkArrangementRequests[EB/OL].(2024-04-17)[2024-10-29].https://www.mom.gov.sg/-/media/mom/documents/employment-practices/flexible-work-arrangements.pdf.[2]THESTRAITSTIMES.MorethanjustWFH:Flexibleworkarrangementsforemployersandemployeestoconsider.(2024-04-29)[2024-10-29].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jobs/flexible-work-arrangements-guide-for-employers-employees-singapore-tafep.
当前,全球药物滥用问题日益严峻。冰毒作为安非他命类兴奋剂,是一种常见的滥用药物,其有效成分是甲基苯丙胺(MAT)。针对缴获的毒品,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但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气,如一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及人体健康。此外,已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显示自然水体中甲基苯丙胺的检出,并发现其可以长期残留在水生环境中,难以被生物降解。因此,有必要探索冰毒(甲基苯丙胺)的绿色处理新方法。光催化降解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降解方案,在冰毒的无害化处理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下文介绍了国内外在冰毒/甲基苯丙胺的光催化降解方面开展的一些研究。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ofUtah)的研究人员评估了通过紫外线照射的TiO2消除甲基苯丙胺(MAT)的可行性,研究了低瓦数紫外线照射(9W,最大输出波长为365nm)下TiO2对MAT的降解动力学和机制。实验参数各不相同,包括TiO2负载量、MAT浓度和pH值。在处理过程中,通过HPLC-MS/MS以及TOC和IC测量来跟踪MAT及其中间体,以确定矿化程度。研究表明,光催化UV/TiO2工艺有望阻止MAT及其中间衍生物释放到水环境中。伊朗内沙布尔大学(UniversityofNeyshabur)的研究者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固定化AgCl@TiO2光催化薄膜,通过在自然太阳光下去除难降解的甲基苯丙胺来研究薄膜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AgCl含量约为5%的AgCl@TiO2光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Khalif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在美国专利US9840425B2中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去除有机化合物的光再生过滤器,该过滤器包含碳纳米管和高表面积二氧化钛纳米球的组合物。在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再生过滤器通过暴露于紫外光源,可以从水中去除的药物包括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物,例如甲基苯丙胺。光再生包括所吸附的成分的光催化降解以及从过滤器中降解成分的消除。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公安厅共同申请公开的专利CN104693052A揭示了一种绿色转化毒品冰毒制备美沙酮禁毒药物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鉴定后的现场缉获的冰毒品,以甲醇溶解;(2)以光沉积法制备的负载铂的二氧化钛做为光催化剂,1000w的汞灯光照,进行光催化转化;(3)取步骤(2)所得含美沙酮的硅胶拌样,缓缓加入到层析柱内上端,用甲醇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4)将收集的各份洗脱液浓缩,气质联用定性鉴定各份洗脱液组分,将具单一美沙酮组分的浓缩液合并,蒸发除去溶剂;(5)将步骤(4)所得浓缩液重结晶得到美沙酮标准品,经气质联用分析检测,纯度≥98.0%。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发了一种毒品或含毒品液体无害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所述装置中,驱动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储液箱,储液箱通过管路连接电解池,搅拌装置的搅拌叶片设置在电解池内,电解池通过管路连接声光分解装置的箱体输入端,声光分解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管路连接驱动泵的输入端,驱动泵、储液箱、电解池和声光分解装置形成含毒品液体的循环回路;电解池用于对含毒品液体进行电解,所述声光分解装置用于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以及超声波对含毒品液体形成声光催化分解。该方案提供的装置集电解、超声催化降解、光降催化解于一体,通过多种方式的协同,可实现对毒品物质的有效分解。以处理冰毒为例,将冰毒溶于500mL自来水中(冰毒含量约为1g/L),加入电解质适量和0.6gEr3+∶Y3Al5O12/TiO2纳米复合催化剂,再经蠕动泵将该溶液泵入毒品处理设备。在电流为1A,阳极电极为50cm2,紫外线或可见光光催化灯为365nm、125W,超声功率700W,频率45KHz,温度为30℃条件下处理20分钟后,冰毒含量降为0.064g/L,毒品分解率高达93.6%。继续处理,由于毒品浓度较低,毒品分解速度变慢。1.5小时后,冰毒尿检板检测不显阳性。由于该冰毒尿检板检出限为0.0003g/L,说明此时冰毒含量低于0.0003g/L,即超过99.97%的冰毒已被分解。参考文献1.Chin-ShengKuo,Cheng-FangLin,Pui-KwanAndyHong.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ofmethamphetaminebyUV/TiO2-Kinetics,intermediates,andproducts.WaterResearch.2015,74:1-92.HosseinAzizi-Toupkanloo,MahdiKarimi-Nazarabad,Gholam-RezaAmini,AbolfazlDarroudi.ImmobilizationofAgCl@TiO2onthewovenwiremesh:Sunlight-responsiveenvironmentalphotocatalystwithhighdurability.SolarEnergy.2020,196:653-6623.Khalif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Photo-regenerablefiltersusefulfortheremovaloforganiccompounds.US9840425B2(申请日:2015.01.30;授权公告日:2017.12.12)4.云南大学,云南省公安厅.一种绿色转化毒品冰毒制备美沙酮的工艺.CN104693052A(申请日:2014.12.30;公开日:2015.06.10)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一种毒品或含毒品液体无害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CN113480061B(申请日:2021.06.16;授权公告日:2022.09.02)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23年度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量质齐升,国际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中美英科技论文数位于前三甲,印度排名快速上升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4年(截至2024年8月)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以上的国家(地区)共有24个,其中,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的论文总量和被引用次数均进入全球前5位。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498.19万篇,首次超越美国位列榜首,比上年增长12.1%;论文被引用8068.77万次,同比增长19.6%,居全球第2位。美国发表的国际论文的十年被引用次数为10044.08万次,仍保持世界首位,论文数为455.26万篇,排名第2位。英国、德国的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均排名第3、第4位。印度论文数量继上年上升2位后,今年超越日本首次进入前5位,被引用多次排名第11位。论文量排名6至10位的国家依次为:日本、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尽管在论文数量上排名第10位,但被引次数进入全球前5位。二、我国国际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首超全球均值,7个学科领域被引次数居首位根据近十年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国际论文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6.20次,比上年度的15.19次/篇提高了6.7%,排名全球第16位。世界整体篇均被引用次数为15.76次,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篇均被引排名前10位地区大多为欧美发达国家,分别为:瑞士(27.25次/篇)、荷兰(26.27次/篇)、丹麦(25.99次/篇)、比利时(24.81次/篇)、英国(24.45次/篇)、瑞典(24.08次/篇)、澳大利亚(23.35次/篇)、美国(22.06次/篇)、加拿大(21.97次/篇)、德国(21.51次/篇)。2023年,中国有13个学科产出论文的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20%。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环境与生态等7个领域排名世界第1位,其中环境与生态学为今年首次获得榜首;地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学与毒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综合、免疫学等9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其中,免疫学排名上升了一个位次。三、我国SCI论文量增速放缓,浙江进入全国前五2023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发表SCI国际论文共68.45万篇,比上年68.19万篇略有增长,占全球总数的27.5%,连续第三年超越美国居首位。从SCI论文数量前五位的地区分布来看,各地区论文量普遍有所减少,上海降幅最大。北京论文数量为89109篇,仍具领先优势,但数量有所下降,同比上年减少2.8%;江苏论文数量为67455篇,稳居第2位,发文量同样减少了2.0%;排名第3位的广东发文量为51056篇,略低于去年;上海的论文数量为47238篇,下滑较为明显,降幅为5.1%,排名第4位;浙江超越山东(论文数量为38385篇)进入全国前5,论文数量为38827篇,同比增长2.3%。从SCI论文量前五位地区的被引情况来看,北京仍具显著优势,论文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篇均被引均位于全国首位;江苏的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位于第2位,但篇均被引次数为16.76次,落后于北京、上海和广东;上海的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位于第3位,篇均被引17.91次仅次于北京;广东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均位于第4位,篇均被引17.18次排名第3位;浙江的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分别位列全国第8位、第6位。表、2023年按SCI论文数排名前5位地区论文数、被引情况及篇均被引一览序号地区SCI论文数被引用篇数被引用次数篇均被引1北京89109544540999304718.352江苏67455382708641247116.763广东51056257308442081717.184上海47238292868524502117.915浙江38827192807311818016.17四、京苏粤沪卓越科技论文领先,浙大、中国中医科学院、华西医院领衔各类机构2023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69.59万篇,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32.8万篇,占比47.1%;卓越国内科技论文36.79万篇,占比52.9%。北京卓越科技论文位居全国首位,首次突破10万篇,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并保持较快增长,近五年的年均增幅为15.1%;江苏卓越科技论文数为64654篇,列第2位;广东超越上海位列第3,卓越科技论文数为44965篇;上海卓越科技论文排名第4位,为44481篇,近五年的年均增速为13.2%,在卓越科技论文前十位地区中增幅最少;湖北、陕西卓越科技论文数接近,分别为37598篇、37059篇,排名全国第5、第6位。其他进入前十位的省市还包括:山东、四川、浙江、湖南,其中四川的近五年增幅最快,为17.3%。从卓越科技论文的机构分布来看,在全国高校系统前30机构排位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位于前5位,北京有7家高校入选,江苏、上海、陕西均有5家高校入选。科研机构的前30机构排位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位于前5,北京的科研机构具有显著优势,前9位均来自北京,共有17家机构入榜;江苏有3家机构入选,广东、辽宁各有2家入选。医疗机构的前30机构排位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位于医院前5,北京、湖北分别有7家、4家医院入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陕西、四川均有2家医院上榜。参考资料:[1]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4[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3[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3.[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2[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2.[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1[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1.[5]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0[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清洁、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聚变能源产业在2024年继续蓬勃发展。核聚变工业协会(FIA)于2024年7月发布的《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聚变公司调查》包括了45家开发商业聚变的私营公司,高于2023年的43家、2022年的33家和2021年的23家,其中20家公司(44.4%)是在过去5年间成立的,整个行业对市场进入的信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该报告显示,截止2024年4月,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所获得的总投资额已达到71亿美元,总投资较2023年同期增加9亿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23亿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51亿美元。总体来看,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在2024年度(2023年4月-2024年4月,下同,不再重复)、2023年度和2022年度连续三年都实现了融资总额的大幅上升,但2024年年度和2023年度的新增融资上升态势呈放缓趋势,投资也更加分散,出现了范围更广的小型“种子”或“A轮”投资。报告指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可控核聚变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2024年,公共资金对私营聚变公司的投资增长了50%以上,从2023年的2.71亿美元增加到4.26亿美元。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各国政府对聚变能源的兴趣增加,也表明了政府战略上的转变。代表性公私合作项目包括:美国的“基于里程碑的聚变开发计划”、德国的“聚变2040计划”、日本的“登月计划”、英国的“聚变未来计划”,以及欧盟计划在2026年前所建立的、负责私营聚变企业投资的联盟。此外,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也宣布了与私营聚变公司的合作意图,旨在直接共享知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司预计将在2030年代初实现聚变发电,其中70%的公司认为这一目标将在2035年之前实现。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这些时间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表明行业正在按计划推进。在技术路线上,大部分公司采用的都是磁约束技术路线(23家),此外还包括磁惯性约束(5家)、惯性约束(9家)、混合磁/静电约束(3家)、磁惯性约束(3家)、介子催化聚变(1家)和其他非传统概念/未说明(3家)等方法。其中,美国CommonwealthFusionSystems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加速实现聚变能源商业化的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该公司利用数十年的托卡马克研究经验,并结合新突破的高温超导(HTS)磁体技术,正在建设一个名为SPARC的Q~10示范工厂。SPARC将使用实际聚变燃料进行实验,旨在证明聚变发电的可行性。CFS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SPARC的首次等离子体,并在此后不久实现Q1,即生产的聚变能量(热量)超过机器运行所需的能量。公司计划在2030年代初完成首个聚变发电厂ARC,预计发电容量为400MW。CFS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学术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等。总部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里士满的GeneralFusion公司成立于2002年,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基于磁化靶聚变(MTF)技术的商业聚变能源,正在建设一个名为LawsonMachine26(LM26)的聚变示范装置,目标是在2025年至2026年实现首次重大突破,降低风险并加速商业化进程。LM26设计的目标是达到超过1亿摄氏度的聚变条件,并在2026年实现科学盈亏平衡。GeneralFusion计划在2030年代初建成首个商业聚变发电厂,预计发电容量约为300MW。公司已筹集到3.25亿美元资金,并与多家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等。。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HelionEnergy公司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磁惯性约束,采用场反转配置(FieldReversedConfiguration)方法,并使用氘-氦3(DHe3)作为燃料。公司计划在2028年完成其首个聚变原型机Polaris,并预计其首个商业化发电设施的发电容量至少为50MW。Helion已经取得了一些关键技术进展,包括在其等离子体注射器测试中形成了首个等离子体和场反转配置。公司还与微软和Nucor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聚变行业协会指出,尽管聚变能源产业在多个指标上继续增长,但要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如果未来十年内对私营聚变公司的投资仅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该行业将难以实现其宏伟目标。如果每年仅新增1000名员工,也将不足以满足建造试点工厂的需求。同时,目前有多家公司正在建造或实验原型和概念验证设备。一旦这些设备取得成果,它们将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释放出大量低风险资本,推动所需资金的跃升。随着聚变公司继续创新和发展,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实现由聚变能源驱动的可持续和充裕能源未来的愿景变得越来越可行。参考文件:FusionIndustryAssociation.TheGlobalFusionIndustryin2024:FusionCompaniesSurveybytheFusionIndustryAssociation.202407.Washington,DC:FusionIndustryAssociation.
2024年10月29日—11月3日,东京都政府将联合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东京都艺术委员会召开“人人都可以通过文化连接”国际会议2024,此次会议主题是“文化与居所:艺术开启的新未来”,届时将邀请海内外嘉宾从艺术的角度分享无障碍、多元文化共存、社会共存的先进案例。近年来,东京都政府逐渐将所有都立文化设施均交由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统一运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在贯彻东京都政府文化战略的基础上,将这些文化设施作为根据地,不断将文化艺术回馈社会,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滋养并丰富人们心灵。自2024年4月起,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运营的所有都立文化设施均配备了一名负责社会共存的专职工作人员。以下将对东京都政府推进都立文化设施运营整合的基本做法进行介绍。一、东京都政府推进都立文化设施运营整合的基本思路东京都政府认为,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公共文化设施不仅要为达成设立目的而切实开展事业活动,还要求以客户至上的态度满足多元化需求。截至目前,东京都拥有东京都庭园美术馆、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东京都摄影美术馆、东京都当代美术馆、东京都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东京艺术剧场等都立文化设施,且运营权均委托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实现了一元化整合。作为东京都众多重要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者,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有着三张面孔:一是作为公益财团法人,以致力于增进不特定且多数者利益的法人进行活动;二是作为政策合作团体,与东京都政府联动策划并执行项目,合作实现东京都的文化政策;三是作为指定管理者,受东京都政府的指定,受托管理运营东京都立文化设施。二、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的概况及其负责运营的公共文化设施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成立于1995年,由东京都文化振兴会(1982年成立)和江户东京历史财团(1990年成立)两个财团法人合并而成,2010年4月转为公益财团法人,总部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成立的目的是担负起东京都文化行政的一翼,致力于进一步振兴东京的艺术文化以及继承发展江户东京的历史文化,以期实现更加充满创造力的地方社会建设。目前,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管理运营全部东京都立文化设施,截至2024年10月22日包括东京都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东京都庭园美术馆、东京都摄影美术馆、东京艺术剧场(总馆、东京舞台艺术活动支持中心)、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总馆、江户东京建筑园)、东京都当代美术馆、东京艺术空间(本乡馆、驻留中心)、东京都涩谷公园大道美术馆、东京城市创意基地,并于2012年成立了东京都艺术委员会,就设施数、员工数和预算规模而言,是日本屈指可数的艺术文化专业团体。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展的业务种类繁多,在近30年间就东京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项目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与日本国内外艺术文化组织、设施、艺术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除了管理好各个设施之外,该财团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项目,包括举办展览和表演艺术演出、支持新锐艺术家、普及教育、提供鉴赏和展示场地、支持艺术创作活动、实施引领性艺术项目、推进东京奥运会中的文化项目等。每个设施都拥有高度的专业性,并根据各自的使命实施项目和举措,稳步取得成果。此外,还通过不同领域的多个设施间的联动,不断扩大业务内容。三、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开展的业务内容根据条款,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主要开展以下八项业务:(1)振兴利用国家指定重要文物等的艺术文化;(2)振兴以江户及东京时期为中心的城市历史文化;(3)振兴摄影及影像文化;(4)振兴以当代艺术为中心的艺术文化;(5)振兴以美术为中心的艺术文化,并提供展示活动平台;(6)振兴音乐、戏剧、歌剧、舞蹈等艺术文化;(7)培养和支持年轻艺术家,振兴艺术家与东京都民之间的交流;(8)其他为达成法人目的的必要业务。此外还包括为推进前项业务而开展的商店、餐饮设施、停车场管理运营及其他附带业务,以及在东京都及与东京都进行交流的海外地区实施的上述业务。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目前开展的具体业务主要分为公益项目和收益项目两大部分。公益项目包括振兴艺术文化、改善基础、促进传播等内容。一是收藏和利用作品及资料,提供鉴赏机会。调查研究及收藏管理历史性资料和艺术作品等,提供鉴赏机会并促进传播,包括:常设展览、特别策划展览及建筑物开放,新锐青年艺术家及多种表现形式的展览,资料收集、收藏管理,调查研究、资料公开,图书室运营,出版图录、研究报告等。二是振兴音乐和表演艺术。提供欣赏优秀表演艺术的机会并促进传播,包括:音乐、戏剧、歌剧、舞蹈等振兴项目,表演艺术作品的创作传播,传统演艺表演的普及传承等,出版宣传册等。三是人才培养和教育普及等。普及启迪艺术文化并传承给下一代,包括教育普及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等。四是改善艺术文化的基础与促进传播等。举办和支持作为艺术文化后盾的各种活动,包括:东京都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出租用于艺术文化活动的设施,支持和贴补艺术文化活动,形成文化创造中心并提供艺术文化体验机会,各种表现形式的展示等。收益项目为有助于提升利用者便利性的项目。一是提升针对用户的服务。包括:运营餐厅、咖啡厅等餐饮设施,运营博物馆商店,运营其他为提升利用者便利性的租赁业务等(公用电话、自动售货机、停车场等)。二是有效利用设施。包括:出借收藏作品用于商业摄影(图片许可),出租设施用于商业摄影(外景区域),出租设施用于艺术文化活动以外的目的,特别会场项目/广告牌设置场所出租等。四、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的组织架构截至2024年8月15日,东京都历史文化财团共有全职员工372名,平均年龄44.7岁,2023财年(2023.4.1—2024.3.31)的实际劳务费开支为25.57亿日元,占该财年实际收入(经常性收益、事业收入、经营收益,167.08亿日元)的比例为15.3%。法人内设置8至13名理事,其中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另设监事不超过2名。法人内设置12至18名评议员,基本资产由评议会决议的资产构成,由管理者进行审慎管理,用于实现法人的目的,在处置部分基本资产时,须事先得到理事会和评议会的批准。每财年结束后,理事长必须制作事业报告及明细表附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净资产变动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明细表附件、资产清单等文件,接受监事的监查,并提交理事会获得批准。参考资料:1.公益財団法人東京都歴史文化財団.[EB/OL].[2024-10-22].https://www.rekibun.or.jp/2.都立文化施設について知りたい|東京都生活文化スポーツ局.[EB/OL].[2024-10-22].https://www.seikatubunka.metro.tokyo.lg.jp/bunka/bunka_shisetsu/3.全国劇場・音楽堂等総合情報サイト|公益社団法人全国公立文化施設協会.[EB/OL].[2024-10-22].https://www.zenkoubun.jp/index.html
2024年8月16日,美国交通部(USDOT)对外正式发布了V2X车联网技术国家部署计划《通过连接拯救生命:加速V2X部署的计划》(SavingLiveswithConnectivity:APlantoAccelerateV2XDeployment),旨在加快V2X车联网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以V2X车联网提升道路安全,降低交通伤亡,促进交通系统更安全、可靠、高效。酝酿已久的V2X计划终于落地。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V2X计划的目标及内容,并进行分析。一、V2X技术简介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描述,V2X(车对万物)技术是能够使车辆通过无线交换信息相互通信,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如行人、骑自行车者、残疾人士和其他弱势道路使用者)以及路边基础设施进行通信的系列技术。其中,V2X中的“X”代表其他道路使用者和路边基础设施。配备该技术后,信息可能包含有关车辆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位置和行为、交通状况(包括配备的交通信号灯的状态)和当前道路状况(如天气、路面状况、施工区和其他干扰)的关键信息。由此,V2X通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车队车V2V(vehicle-to-vehicle)、车对设施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对行人V2P(vehicle-to-pedestrian)、车对网络V2N(vehicle-to-network)。美国交通部表示,利用V2X技术的部署已经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小规模地展示了其安全优势。然而,要充分发挥V2X技术的潜力,必须不断扩大部署,以便车辆和基础设施能够在各种设备和平台上安全、可靠地通信,而不会产生有害干扰。为了实现这种“可互操作的连接”,各种移动、车载和路边技术必须能够以保护个人信息的方式在任何地方高效、安全地通信。二、美国V2X计划概述基于上述考量,美国政府于2024年8月发布了名为《通过连接拯救生命:加速V2X部署的计划》(SavingLiveswithConnectivity:APlantoAccelerateV2XDeployment)的战略文件。这份文件提出了一项加速V2X部署的计划。该计划设定了美国交通部的愿景、目标和计划里程碑,并呼吁各级政府、公共机构和私营部门等利益相关者采取行动。该计划描述了如何立即展开部署,并定义了利益相关者群体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并确定了交通部和其他来源所能提供的支持。(一)美国交通部在V2X部署方面已采取的行动在发布此份报告之前,美国交通部在V2X领域已经展开了积极行动。顶层设计方面,2022年8月,美国交通部举行首次峰会,确定了V2X部署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次峰会上,利益相关方确定了影响V2X部署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峰会的反馈强调了ITS社区希望联邦政府在互操作连接方面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2023年4月交通部召开了第二次峰会,以报告进展情况并为制定国家V2X部署计划收集意见。2023年10月发布美国国家V2X规划草案,并在征集意见期内收到700多条评论。最终定稿则于2024年8月发布。技术路线确定方面,联邦政府通过允许在采用最终的基于C-V2X(即蜂窝V2X技术,V2X的一种技术路线)的规则之前,在5.850-5.925GHz(5.9GHz)频段的上30兆赫部分(5.895-5.925GHz)中使用V2X技术,支持了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和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在部分FCC规则的豁免的授权的加速。在联邦政府的促进下,FCC于2023年4月批准了14项豁免请求,于2023年8月批准了17项豁免请求,于2023年11月批准了8项豁免请求,于2024年4月批准了11项豁免请求,这些请求适用于各组织,包括州交通部门。截至2024年4月,共批准了50项豁免。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继续进行频谱测试,向FCC和NTIA提供数据,以支持FCC编撰关于蜂窝V2X(C-V2X)技术的第二份报告和命令。2023年1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正式撤回先前提议的通知(该提议要求所有新轻型车辆都采用专用短程通信(DSRC)-V2V通信技术),因为在一段待定的过渡期后,DSRC将不再允许在5.9GHz频段使用。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进行了一系列考量下,最终舍弃了DSRC路线,将重心调整到为蜂窝V2X(C-V2X)技术路线铺路。资金支持方面,在过去五年中,美国政府通过联邦公路管理局特纳费尔班克公路研究计划(FHWATurnerFairbankHighwayResearchProgram),在V2X技术研究和部署方面投资了6150万美元,2024财年预算的后续研究项目资助金额为1250万美元。同时,联邦政府确定并推广了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theBipartisanInfrastructureLaw)提供的资助机会,包括向七项加强机动性和交通革命(SMART)和四项包含V2X元素的先进交通技术和创新(ATTAIN)拨款颁发的奖项。目前,正在进行的活跃拨款资助项目约为2亿美元,包括早期的先进交通和拥堵管理技术部署(ATCMTD)拨款。此外,当局还2023年4月发起了交叉路口安全挑战赛,鼓励创新应用新兴技术(例如V2X、人工智能、先进传感)来识别和缓解交叉路口涉及车辆和弱势道路使用者的不安全状况。(二)美国V2X计划的目标根据正式发布的文件,美国的V2X计划将在2024年至2036年总共12年时间内,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在美国加速V2X车联网的全国部署。短期(2024-2028):使领先企业投入运营。目标V2X车联网在高速公路覆盖率达到20%;在全国主要的75个城市路口覆盖率达到25%;完成12个可互操作的网络安全部署;在至少10个州完成20个拨款项目用于对5.895-5.925GHz频段的应用;到2028年使2家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推出支持5.895-5.925GHz的车辆;使2个安全凭证管理系统(SCMS)提供商实现可互操作的遵循安全设计原则的安全凭证管理;使3家设备供应商和2家以上OEM公司实现应用展示;FCC完成5.9GHz频段的第二份报告和指令等。中期(2029-2031):实现V2X的产业增长。目标V2X车联网在高速公路覆盖达到50%;在全国主要的75个城市路口的覆盖率达到50%;实现25个可互操作的网络安全部署;在全美40%的交叉路口安装V2X;实现5款车型能支持5.895-5.925GHz;使4家设备供应商和3家OEM公司实现应用展示;实现2种OEM量产车;在5.895‑5.925GHz频段内和之外各展示5个V2X用例等。长期(2032-2036):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并运行安全、可互操作的V2X。V2X车联网在高速公路覆盖达到100%;实现50个可互操作的网络安全部署;在全国主要的75个城市路口的覆盖率达到85%;5.895-5.925GHz覆盖50个州;实现5个V2X用例在全美50个州的5.895-5.925GHz运行;至2036年实现6家车企拥有5.895-5.925GHz量产车;至少20款车型实现V2X功能等。(三)已在实施的试点项目目前,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已宣布向三个实体提供近6000万美元的赠款,以促进V2X技术的部署。分别是亚利桑那州的马里科帕县、休斯顿的德克萨斯AM交通研究所(TexasAMTransportationInstitute)和犹他州交通部。其中,马里科帕县交通部将与私营和公共机构合作伙伴合作,领导V2X技术的大规模部署,主要依靠5.9GHz通信,将750个物理和虚拟路边单元连接到估计的400个针对运输、应急和货运车队的车载单元。该项目将在凤凰城、托尔森市、埃文代尔市和未建制的马里科帕县以及亚利桑那州交通部(ADOT)的US60沿线部署紧急车辆抢占、弱势道路使用者检测、交通信号优先和货运信号优先应用。该项目将利用USDOT的V2X中心的增强版本,采用5.9GHz频谱以及通信安全凭证管理系统(SCMS)对相邻未许可Wi-Fi进行访问,符合所有相关的FCC规定并符合V2X标准。马里科帕县交通部还将使用移动5G边缘计算网络和智能消息平台,将虚拟路边单元连接到75个十字路口的车载单元以及市政和州基础设施,展示5.9GHzITS频谱和蜂窝网络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此外,该部署将通过在一个运营商的移动边缘计算(MEC)和第二个运营商的云平台之间实施虚拟私有云连接来展示多运营商的互操作性。休斯顿方面,该地区将利用V2X,部署洪水警告、启用信号相位和定时(SPaT)的十字路口、右转红灯警告、闯红灯警告、逆行检测、紧急车辆响应时间和安全性、飓风疏散和计划的特殊事件及施工。该项目将使用休斯顿近1000个十字路口的现有设施,并为纽约市的30个新十字路口配备设备。同样,大学周边的大学城的35个新十字路口将配备蜂窝V2X(C-V2X)5.9GHz技术。该部署还将装备大约100辆车队车辆、100辆个人车辆和75-100辆自行车。两个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合作伙伴还将为该地区运营的测试车辆提供服务,以帮助完善将广播到其车辆的消息集。犹他州方面,横跨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三个州部署站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人口密度、人口统计、司法管辖区、地形和交通设施。相关项目将部署区域覆盖犹他州全境、I-80到怀俄明州的整个长度,以及科罗拉多州的主要部分,包括丹佛都会区、从丹佛到犹他州边境的I-70以及通过科罗拉多州的I-25。该项目将在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的450个新信号交叉路口以及走廊沿线的另外300个站点安装V2X装置,为另外20个十字路口配备检测和警告系统,并为215辆额外的车辆配备车载装置。一些应用将使用非5.9GHz通信方法,包括在怀俄明州开发的卫星通信,以及用于跟踪一些车队车辆(如事故管理卡车和扫雪机)的蜂窝通信。三、小结国际上主流的V2X通信体系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美国推出的基于DSRC技术的V2X体系;二是由中国领导并推动的C-V2X标准体系。此次,美国政府明确舍弃了原先的DSRC技术路线,转而投向C-V2X体系,表明了C-V2X车联网技术作为赋能汽车和交通安全的关键技术,将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并使C-V2X车联网成为全球车联网唯一事实标准。除中美以外,韩国也已于2023年12月表示,将采用C-V2X车联网部署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中国作为C-V2X体系主推之地,在此体系下的车联网技术部署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应密切关注美国动向,抓住机遇加紧布局,促进国内智慧交通建设的加速发展。【参考文献】[1]美国交通局官网(DOT).SavingLiveswithConnectivity:APlantoAccelerateV2XDeployment[R].2024年8月.[2]美国联邦高速公路局(FHWA)官网:https://ops.fhwa.dot.gov/index.asp[3]Greentest.美国敲定最新版V2X技术国家部署计划[EB/OL].[2024-08-21].https://www.greentest.com.cn/IOT/6651.html
开放获取(OpenAccess,OA)使研究成果在发表后立即可供访问,没有任何限制。任何有互联网访问权限的人都可以免费查找、阅读、挖掘、引用和分享OA文章,在OA许可下发表可以提高信息公平性,使研究更加可见、有用和透明。可以说,开放获取(OA)在促进学术研究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和成本管理、质量保证和标准化、知识产权和版权等一系列问题,如金色开放获取(GoldOA)通常要求作者或其机构支付出版费用,这可能限制了某些研究人员和机构的参与,又如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保护研究人员的知识产权、确保成果不被滥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开放获取领域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以PLOS代表的部分机构已经着手进行转型与探索,以寻求解决方案并优化开放获取的实践模式。非营利性开放获取出版商PLOS推出了一种“集体行动”商业模式——社区行动出版(CAP),不向研究人员自己征收文章处理费,而是向机构收取固定年费以支付开放获取出版成本,并支付为期三年的固定年费,以此来覆盖开放获取出版的相关成本。CAP模式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证明该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能够覆盖其成本(外加最高10%的利润率),而无需向作者收取高额的文章处理费;(2)公平地将成本分摊给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最多的机构;(3)当收入达到预定目标时,对收入进行封顶并重新分配费用。在CAP中,决定会员费用的因素是该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这些期刊上过去几年发表的文章总数。PLOS的这一创新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仅以通讯作者来判定论文所属机构的传统做法。CAP模式将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的机构都视为其隶属机构,这大大增加了参与“社群”的机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CAP试图解决基于产出的开放获取付费模式所固有的问题,即这种模式往往会使得少数研究密集型大学承担更多费用,而其他机构则可能成为免费享受成果的“搭便车者”。因此,CAP模式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解决棘手市场问题的方案,尽管具体的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讨论,但这一模式无疑为开放获取出版的成本分担和机构参与提供了新的思路。CAP模式在规模和运营方面存在一些潜在的局限性。从规模的角度来看,PLOS选取PLOSBiology和PLOSMedicine两本期刊作为CAP模式的探索,这两本期刊每年的发表论文数量有限,总计不到800篇。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许多机构而言,参与CAP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一个机构的研究人员每年在这两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寥寥无几,并且目前能够顺利地为文章处理费(APC)筹集资金,那么这些机构参与CAP的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目前PLOS将限制自己的利润(利润)为10%。如果没有来自PLOSONE等其他资产的额外财务支持,一个组织仅凭10%的利润率可能难以维持长期运营。一般组织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投资,以应对市场变化、采纳新技术,并满足其服务社区不断演变的需求。在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组织在进行必要的大规模投资方面可能会受到限制。对于非营利性出版商而言,融资渠道较为有限,因此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参考文献:JOSEPHESPOSITO,MICHAELCLARKE.AWorldElsewhere:PLOS’sCommunityActionPublishingModel[EB/OL].[2020-11-23].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0/11/23/a-world-elsewhere-ploss-community-action-publishing-model/.PLOStrialsacollectiveactionbusinessmodelforopenaccesspublishing[EB/OL].[2021-01-21].https://thepublicationplan.com/2021/01/21/plos-trials-a-collective-action-business-model-for-open-access-publishing/.PLOS.CommunityActionPublishing[EB/OL].[2024-07-23].https://plos.org/resources/community-action-publishing/.
2020年,麦肯锡发布《农业与气候变化:通过改进耕作方式减少排放》(Agricultureandclimatechange:Reducingemissionsthroughimprovedfarmingpractices),里面根据全球农业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对目前农场采用的成熟措施的潜在减排量进行了评估。报告提供了一个视角,即农业如何改变以降低粮食生产的排放强度。基于麦肯锡十多年的温室气体减排分析,确定了减少农场排放的25项主要措施(技术和实践),并将它们组织成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与一切照旧的排放量相比,到2050年,这些措施有可能减少高达4.6GtCO2e的总排放量,即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总排放量减少约20%。挑选的25项措施分别是:零排放的农场机械和设备、可变施肥量、在中国和印度减少氮的过量施用、水稻旱种、低耕或免耕、改进设备维护、提高渔船燃油效率、改善稻田水管理、改善稻草管理、改善动物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加工饲料粮以提高消化率、使用能够减排温室气体的遗传选择与育种、家畜养分利用效率、优化水稻品种选择、固氮轮作、改进水稻施肥、牧草氮抑制剂、改进施肥时间、控释肥和稳定肥、动物饲料添加剂、粪便厌氧消化、提高深处生产效率的技术、优化动物饲料配方、将漫灌改为滴灌或喷灌、特种作物营养添加剂。此外,按减排潜力排名前15的措施将贡献85%的减排量,涉及四大类别:能源、动物蛋白、农作物和水稻种植。一、具体措施1.采用零排放农场机械与设备通过将传统燃油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等)替换为零排放设备(如电池驱动设备),可减少537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MtCO2e)的排放。然而,零排放设备的市场渗透率较低,尤其是在农业机械方面。未来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到2030年左右,电池驱动拖拉机的总拥有成本预计将与内燃机拖拉机持平。2.使用能够减排温室气体的遗传选择与育种针对反刍动物的遗传选择与育种可显著降低其甲烷排放,预计减少506MtCO2e排放。研究表明,动物基因在其甲烷排放中占约20%的影响,部分商业基因产品已经实现每头牲畜减少5%以上的排放。然而,基于甲烷减排的市场激励缺乏,基因技术尚不成熟,尤其在低收入地区推广较为困难。新技术如CRISPR/Cas9或可降低进入壁垒,推动创新发展。3.改进水稻施肥方法通过使用硫酸盐肥料,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减少449MtCO2e排放。硫酸盐可与甲烷细菌竞争,从而减少甲烷释放,但目前该技术仅在全球1%的稻田中使用,主要因其无法直接提升产量。政策支持如补贴或对甲烷排放收费,以及将硫酸盐纳入标准肥料配方,有助于推动其采用。4.改善动物健康监测与疾病预防改善动物健康可提高生产率并减少甲烷及粪便管理中的排放,预计减少411MtCO2e排放,且每减少一吨排放可节省约5美元。北美地区通过改善动物健康管理,可使牛群的生产率提高约8%。在低收入地区,疫苗的普及性和兽医网络的扩展尤为重要,这些措施能大幅减少疾病带来的排放并提升农场效益。5.优化动物饲料配方通过增加反刍动物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如油籽、植物油或特殊脂肪补充品),有助于减少其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脂肪不仅能间接抑制甲烷生成,还通过抑制瘤胃中的产甲烷菌,直接减少甲烷排放。传统反刍动物饲料的干物质脂肪含量为1.5%~3%,而每增加1%脂肪,甲烷排放可减少4%。然而,由于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健康问题,脂肪总含量需限制在6%以下。6.扩大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如丙酸盐)可直接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甲烷产生。例如,丙酸前体类添加剂可减少约13%的甲烷排放,并提高生产力,预计可减少约15%的CO2排放。未来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有望减少高达30%的排放。未来随着集约化饲养的推广,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潜力将进一步扩大。7.改进水稻田水管理通过采用交替干湿法和单季排水等技术措施,水稻田甲烷排放量可显著减少。中国(超过40%)和东南亚已有部分农户采用改进的水管理方法,但普及仍然受限于灌溉费用、降雨模式和田地特性等因素。激光平地技术的推广和针对水资源使用的政策变革,例如水资源定价,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这些管理方法的应用。此外,干旱稻种植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甲烷排放,虽然其产量低,但高产新品种正逐渐推广。8.扩大厌氧粪便消化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厌氧消化器捕获并利用甲烷来显著减少奶牛和猪的粪便系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厌氧消化器的应用主要限于控制气味和病原体,但其在生成沼气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沼气可以在农场内部使用,也可以通过电网或天然气供应回收。随着未来生物甲烷价格的上涨,各种规模的消化器的安装和应用可能会变得更加具有经济吸引力。9.扩大饲料粮加工的应用以提高可消化性机械加工,例如蒸汽压片,可以通过减小颗粒大小来提高大反刍动物(如牛)对谷物中淀粉的消化能力。颗粒变小后,微生物更容易接触到基质(谷物),这有助于提高消化效率。加工还减少了动物为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消耗,并增加了整体饲料的摄入量。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蒸汽压片已经在美国广泛应用,成为集约化生产的主流。然而,现场蒸汽压片设备成本高昂,初始资本支出可高达30万美元,这使得中低收入地区的减排潜力受到限制。10.扩大水稻旱种技术的应用大多数水稻栽培采用在单独的苗圃中种植水稻幼苗,然后将其移植到水田中。相比之下,干式直播技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干燥的稻田中。这种方法将稻田的淹水时间缩短一个月,减少了生成甲烷的微生物活性,并使每公顷的排放减少约45%。此外,由于减少了插秧和管理水淹的劳动力,农户可以显著节省成本。然而,推广此技术面临包括雨季和潮湿地区的降水模式,以及田地的特性(如不平整的田地难以控制水流)的挑战。通过激光平整技术的扩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的水稻旱种应用潜力可以大幅提升。水管理政策,如水的市场定价,也可以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应用。11.扩大提高牲畜生产效率的技术应用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使用激素、微生物添加剂(如益生菌)、生物安全措施、群体管理和监控(包括新型数字工具),以及接种疫苗。虽然抗生素曾被用作提高牲畜生产力的手段,但由于法规、农民的自主选择或消费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担忧,抗生素的使用大大减少。因此,行业内开发了多种替代抗生素的增长促进剂,其中一些已经在商业农场中应用,并且这种应用正在增长。12.在牧场中应用硝化抑制剂通过在牧场直接应用硝化抑制剂,可以显著减少反刍动物尿液中的一氧化二氮排放。目前广泛使用的抑制剂包括双氰胺和硝基吡啶,结合脲酶抑制剂的使用也可以减少氨排放。然而,这种技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的推广可能受限于技术成本和可获得性。这种做法在欧洲和北美的牧场上最为有效。13.扩大低耕和免耕技术的应用通过减少土壤有机质损失、限制侵蚀和节约水分来替代传统耕作方法,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低耕和免耕技术还能减少燃料消耗及氮氧化物的排放,特别是在干旱环境下。尽管全球只有约11%的土地采用低耕或免耕技术,但在巴西和美国,这一比例已接近40%。低耕可能会导致短期产量损失,但长期来看,节省成本可抵消产量下降带来的影响。14.减少中国和印度的氮肥过度使用全球每年大约有2500万吨氮肥被过量使用,其中中国占35%,印度占25%。这不仅浪费了约130亿美元,而且对作物产量几乎没有边际效益。减少中国和印度的氮肥使用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4%,并为农民每公顷节省约22美元。15.推广控释肥和稳定肥料的应用相比传统速效肥,控释肥和稳定肥料能减少高达20%的一氧化二氮排放。控释肥料通过缓慢释放氮肥,使其与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求更加匹配,从而减少氮的损失。稳定肥料则通过抑制氮素的挥发和转化过程,确保更多的氮留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这些肥料能够根据作物需求释放氮,避免氮的过度损失,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控释肥和稳定肥料的成本较高,推动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以及肥料生产商的推广对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参考文献:Agricultureandclimatechange[EB/OL].[2024-10-20].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industries/agriculture/our%20insights/reducing%20agriculture%20emissions%20through%20improved%20farming%20practices/agriculture-and-climate-change.pdf
韩国近年陆续推出了多项AI相关政策,包括“纽约构想”(2022.9)、“巴黎倡议”(2023.6)、“数字权利宪章”(2023.9)等,希望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断提升竞争力,并引领全球。韩国目前已经开发了多款生成式AI模型,在AI半导体制造业上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但在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落后于部分国家。同时,随着全球AI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包括韩国的各国人工智能政策也面临着适时调整和转型的需求。为实现全球人工智能强国目标,韩国于2024年9月召开了首届国家人工智能委员会会议,多部门联合发布《国家AI战略政策方向》,提出了韩国新的AI创新战略蓝图。《国家AI战略政策方向》推出了官民合作下的四大AI旗舰项目,以及AI生态系统发展的四大政策方向,明确了韩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战略方向。尹锡悦总统在会上强调,韩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AI三大强国,并呼吁通过国家与民间的协作,共同推动国家未来30年的AI转型与发展。四大旗舰项目分别是:一是扩大建设国家AI计算基础设施:韩国计划以公私合资的方式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通过低息贷款计划支持民间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的扩张,至2030年将国家GPU计算能力提升至目前的15倍,并支持国产AI半导体尽早实现商业化,以及培育国内AI计算产业生态,支持国产AI半导体出口。二是促进民间AI投资: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使民间AI领域总投入能达到65万亿韩元,政府将提供相应的投资支持,包括通过税收优惠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优化AI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三是全面推进全社会AI+X转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大转型,包括工业、公共、社会、区域和国防等领域应用,特别是针对制造业、金融、生物医疗、农业、文化等重点行业,建立并推广AX(AI+X)举措,以及加强安全、防灾、医疗保健等领域的AI公共服务(公共AX)。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变化,韩国计划加强对人工智能弱势群体的保护,还计划对公共教育进行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数字教科书等。韩国将在各地建立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扩大人工智能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条件,包括制定军事人工智能安全政策,以及扩大建设国防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目标是到2030年,AI在产业领域的应用率达到70%,公共领域应用率达到95%。四是确保AI安全与全球领导力:通过提升AI安全治理和保障能力,在全球AI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韩国计划在2024年11月设立“AI安全研究所”,并在年内通过《AI基本法》,以平衡AI发展与安全问题。同时,韩国还将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AI治理,推动全球人工智能ODA(政府开发援助)项目,确保在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AI生态系统发展的四大政策方向分别是:一是加强初创企业和人才培养:计划到2030年,培育10家AI独角兽企业,培养20万AI专业人才。二是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源泉技术与基础设施创新:计划通过搭建AI-半导体联合研究合作基地,加强与全球领先技术国家的合作,提升未来人工智能新市场——On-deviceAI(端侧AI)领域的竞争力。还将加强制度改革,以提升版权保护,打造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应用基础环境。三是构建包容与公平的AI生态系统:通过法律和政策框架,确保所有国民都能从AI技术中受益,并防止AI应用不公平现象。四是建立AI时代新秩序,引领全球AI规范和治理:通过参与国际合作与治理,推动全球AI规范的制定,进一步提升韩国的全球影响力。为确保政策的顺利推进,韩国政府成立了“国家AI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战略实施与监督。该委员会将协调民间专家与政府部门的力量,制定各领域的详细任务与执行计划。参考文献:韩国科学技术情报通信部.https://www.msit.go.kr/bbs/view.do?sCode=usermId=113mPid=238pageIndex=1bbsSeqNo=94nttSeqNo=3184952searchOpt=ALLsearchTxt=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展示者,在全球旅游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旅游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随着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不仅承担着保护和展示文化的职责,还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英国是全球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典范之一。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世界级的博物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据统计,英国的博物馆每年接待超过5000万游客,其中一半以上为国际游客。博物馆不仅是英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核心力量。英国政府和旅游业将博物馆视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载体。英国拥有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通过展示珍贵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仅大英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就达到了580万人次,极大地推动了伦敦旅游业的发展。英国博物馆旅游的政策支持与管理创新英国博物馆旅游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管理创新。英国政府为国家级博物馆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维持高质量的展览和游客服务。同时,政府实施的“免费入场”政策,使得博物馆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无论是国内的文化爱好者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此外,英国的博物馆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定期组织国际巡回展览,将本国的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不仅提升了英国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游客前来参观。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其展览品常年在全球范围内巡展,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研究人员。英国博物馆旅游的经济与文化双重效益英国博物馆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博物馆通过与当地旅游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发了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例如,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通过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学生的专门教育项目,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对科学和历史的兴趣。博物馆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虚拟展览扩大了其影响力。许多博物馆开设了虚拟导览,让无法亲临现场的游客也能通过互联网参观展览。这种数字化创新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全球影响力,还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英国博物馆游客体验的提升与多样化服务英国博物馆在提升游客体验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从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升级到展览设计的创新,英国博物馆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例如,许多博物馆推出了多语言导览、智能导览设备,以及方便游客的在线购票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国际游客的参观体验。此外,英国的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与地方社区的互动,推动了文化旅游的本地化发展。例如,许多地方博物馆通过与当地学校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推动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博物馆旅游发展的未来展望数字化与虚拟现实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博物馆的运营模式。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博物馆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通过数字设备探索展览品。这种创新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还为博物馆吸引了更多年轻的游客群体。跨文化交流的深化与多元化发展:未来,博物馆将进一步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全球巡展、国际合作和跨文化项目,博物馆能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这种趋势不仅增强了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还为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博物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博物馆旅游的快速发展,可持续性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博物馆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未来的博物馆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动旅游经济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博物馆能够长期发挥其文化和经济功能。结论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文化遗产、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形象,博物馆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英国作为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典范,依托其政策支持、管理创新和文化资源,成功推动了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并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化,博物馆旅游的未来充满了机遇。通过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推动数字化创新和促进文化交流,博物馆将在全球文化旅游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Perera,K.(2013).TheRoleofMuseumsinCulturalandHeritageTourismforSustainableEconomyinDevelopingCountries.ConferencePaper.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7099471.2.NMDC.(2013).MuseumsandTourismBriefing.3.Zubitashvili,T.(2024).TheRoleofMuseumsfortheIssueofTourismDevelopment.ScientalJournalofEducation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2.1.https://scientaljournals.com/index.php/SJEHSS/index.4.Wang,Z.,Li,Z.,Chen,J.(2023).AStudyontheExperienceofForeignTourist’sVisittoMuseumBasedonOnlineReviews—ACaseStudyof14MuseumsinBeij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FrontiersinSociology,Vol.5,Issue6,56-63.
情报工作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外交策略提供支持的使命。在全球化日益加深、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情报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情报收集与分析,更包含了通过多种手段施加影响力的能力。美国作为情报强国,在情报思维下实施的影响力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权力延伸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国作为新兴大国,如何有效运用情报思维和工具来增强自身影响力,抵御外部风险,也成了国家战略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美国利用情报思维实施影响力的方式,并对比我国目前的实践,从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一、美国情报体系的影响力战略所谓情报思维,是指以情报收集、分析、预测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式将信息转化为有利于决策的资源,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情报思维不仅适用于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美国情报界长期以来主导了全球情报的框架和标准,其情报体系完备,思维模式成熟,能够有效应对多样化的挑战。美国也利用其成熟的情报体系,积极实施在全球的影响力战略。1.美国情报体系(UnitedStatesIntelligenceCommunity)美国情报体系,或称美国情报圈(UnitedStatesIntelligenceCommunity,IC)是由美国政府内16个独立机构组成的联合组织,这些独立机构进行各类情报活动,以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美国情报体系旗下的情报机构包括情报机构、军事情报组织和联邦行政机关内的民事情报与调查办公室。美国情报体系由国家情报总监领导,并由其向美国总统汇报,其中最为重要的机构包括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联邦调查局(FBI)、国防情报局(DIA)以及国务院、财政部等多个部门的情报分支。这些机构通过相互协作和数据共享,形成了庞大且功能强大的情报网络,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图1)。图1美国情报体系资料来源:安全内参其中,中央情报局(CIA)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情报收集,还通过心理战、舆论引导等手段,影响目标国的政局和民意。国家安全局(NSA)则擅长通过信号情报(SIGINT)掌握全球通信动向,在网络安全和信息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财政部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也通过金融制裁的手段,将情报分析应用于经济影响力的扩展。2.将情报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由美国情报系统的功能设置可知,美国的情报系统不仅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将情报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手段。在情报思维的指导下,美国采取了“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的战略工具,达成其全球影响力扩展的目标。•软实力的积极运用:美国通过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利用传媒、教育、科技等手段,积极影响其他国家的社会精英和公众舆论,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例如,美国的电影产业,尤其是好莱坞,通过精心制作的电影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激发观众对美国的向往。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和互联网使用位居世界前列,强大的公民社会也是其软实力的体现。•硬实力的审慎使用:在必要时,美国也会通过军事干预、经济制裁、外交压力等硬实力手段,来保护其国家利益和推动其外交政策。例如,通过反扩散和反恐情报,美国加强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和对恐怖主义的打击,提升了国际安全。美国在网络战和信息战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通过全球网络空间的情报收集和攻防任务,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媒体跟踪、信息传播、社交网络渗透等方式,在不直接介入战争的情况下,达到其政治目的。二、我国情报体系实施国际影响力的现状我国的情报体系与美国有显著不同,其组织架构相对分散,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旨在为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服务。我国情报体系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国家级情报机构、专业部委和地方政府情报机构、企事业单位情报室、情报网站、情报研究与服务部门、情报学科发展单位、国家安全部等。目前我国在情报体系建设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情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跨部门协作仍需促进;在情报输出、舆论引导、信息战等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与美国长期的全球布局尚存在较大差距。1.软实力建设与对外宣传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通过情报思维和战略设计来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我国以“一带一路”为平台,通过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文化推广等方式,逐步增强其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影响力。此外,我国还大力推动孔子学院的建设、文化节庆活动和国际传媒的扩展,通过文化外交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在全球媒体布局方面,是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等为代表的媒体机构,正在积极参与国际舆论的引导和传播。与此同时,我国还尝试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面向全球民众进行信息传递和形象塑造(图2)。这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我国打破西方媒体的垄断,向世界传递其国家立场和声音。图2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官网资料来源:https://www.cgtn.com/2.网络空间和经济影响力建设我国在信息战和网络战领域的布局近年来也逐步加深。通过设立专门的网络空间作战部队,对网络空间进行情报收集和分析,提升军事与国家安全防护能力。我国还加强了网络空间的自主创新,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芯片等核心技术,逐步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尽管如此,我国在网络战的攻防能力上,与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全球网络规则的制定、网络空间的治理等方面,我国仍需提升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在经济影响力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达成金融合作的深化。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推动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我国逐步扩展其全球经济网络。同时,我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工具,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增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话语权。然而,我国在运用金融制裁等手段方面的经验相对有限,与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相比,我国的经济情报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战略尽管我国在文化外交和软实力建设上已有长足进步,但与美国的全球文化影响力相比,仍存在差距。我国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历史和制度优势,通过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塑造国际形象。1.强化跨部门协作,提升情报工作系统化美国情报系统高度整合,跨部门协作能力强。我国应汲取其经验,加强各情报部门的协作与数据共享,建立更加完备的情报体系。同时,通过加强情报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升情报在国家战略中的支撑作用。2.提升信息战与舆论战能力美国通过信息战和舆论战,成功地影响了全球多个地区的政治局势。我国应借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提升自身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全球社交媒体和网络舆论领域,我国应加强对信息战的认知与应对,避免被动局面。3.拓展金融情报与经济制裁手段美国通过金融制裁等手段,达成了对目标国的经济控制与政治影响。我国应从中汲取经验,强化自身的金融情报能力,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拓展使用金融工具来影响国际局势的能力。总的来说,美国在情报思维下实施影响力的多样化手段,为其国家利益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也应加快情报系统的建设和改革,学习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特色的影响力战略。在未来的发展中,情报思维必将成为我国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参考文献:[1]安全内参.美国情报体系(I.C.)资本培育下的产业发展分析[EB/OL].[2024-10-17].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585.[2]李光斗.美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CIA与好莱坞[EB/OL].[2024-10-17].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578430.[3]CGTN[EB/OL].[2024-10-17].https://www.cgtn.com/.[4]zzz0130.Information又一“案”[EB/OL].[2024-10-09].https://mp.weixin.qq.com/s/y27Z-6xxxsU3jYLH0UW1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