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生物产业生物医药

我国生物经济特点及发展态势

供稿人:赵晓勤供稿时间:2022-05-24 01:13:00关键词:生物经济 中国 发展

2022510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布,聚焦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四大领域,明确了生物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以及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

当前正值生物经济发展与全球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交汇期,生物经济作为我国科技经济战略的重要内容,将为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经济概述

·生物经济的内涵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为特征,以保护、开发、配置、使用生物资源并提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内容,形成相应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模式及制度体系的新经济形态。覆盖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健康食品、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健康服务等领域,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资源环境、国家安全等经济社会诸多方面。

·生物经济的特点:生物经济基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侧重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深度融合了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不仅具有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知识密集性、产品多样性、政策敏感性等鲜明特征,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还存在门槛高、投入高、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基因编辑等前沿新兴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更是面临伦理困境。

二、我国生物经济现状

近年来,主要国家围绕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精准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生物安全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要国家政府和各大生物医药企业都加大了在生物安全、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生物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与此同时,国际科技经济合作格局深刻调整。大国战略博弈持续升级,中美知识产权、高技术产业投资与贸易领域面临长期激烈竞争和冲突态势,这对中国更好融入全球生物经济创新生态圈带来新矛盾新挑战。

我国生物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2021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约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实现利润总额约7088亿元,累计同比增长67.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1%,比重持续上升。

当前生物经济产业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等领域。随着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生物制药行业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新药研发较为活跃。中国自主开发的多款创新疫苗,超级稻等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成果显著,细胞工厂构建、绿色生物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生物基产业已开始被广泛关注、价值潜力开始被深度挖掘;随着人们对水果蔬菜等有机食品需求增长,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农业市场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对可持续蛋白和健康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细胞工厂在未来食品行业的应用,更多的资本进入将促进相关技术和行业整合,推进相关产品进入市场。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优势:

1)具有最丰富的全球生物资源及生物遗传资源,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条件和机会空间。

2)庞大人口、较低的人均健康支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具有产业基础及人才优势,大规模、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为生物经济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专业技术和行业管理人才。

4)具有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在加快生物技术研发攻关、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短板:

1)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不足。生物经济发展涉及科技、卫生、国防、工业、农业、食品、能源、环境、法律、伦理等方面,跨界融合发展趋势对政府统筹协调及创新监管都有很高要求。中国尚未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生物经济法律和政策保障环境,亟待加强前瞻性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

2)原创研发和技术基础不扎实。基础研究和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生物产业核心技术、材料、中高端设备等创新力不足。

3)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不完备。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资源、样本和数据还没有充分挖掘和保护,国家生物资源遗传库、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尚未形成互通共享的资源数据平台体系。

4)伦理探讨和公众参与不充分。中国尚缺乏对生物伦理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和制度性安排,随着克隆技术、基因编辑、合成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新业态加速涌现,亟待提升公众对生物技术产品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生物经济发展展望

新世纪以来全球生物技术进步速度持续加快、应用领域持续拓展、高性价比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日益深入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以及国际上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生产、交换的模式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球生物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重要关口。随着生物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市场需求逐步释放,我国生物产业在产品范围和市场容量方面将逐步扩大。

中国要以推动国家生物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面向健康中国、美丽中国、舌尖中国、平安中国等国家重大需求,加快部署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为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动力、参与新兴领域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撑。《面向2035的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要从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拓展需求空间、强化资源保障和完善治理体系五个方面进行战略部署;实施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高地和先行区建设、科技基础提升、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安全保障六大行动计划,加快实现生物经济强国建设目标。

未来五年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应加大对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加速推进国产品种研发和上市;面向重要化学品和高性能生物基材料产业巨大市场空间,推动生物基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大对微生物等农业生物制剂的投入与研发,重视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产品的开发,引领中国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帮助满足国民对食物安全、品质改善和生态环境等重要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潇枭. 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台:聚焦四大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5-11(001).

[2]佘惠敏. 开启生物经济新赛道[N]. 经济日报,2022-05-13(005).

[3]陈文丽. 生物经济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N]. 中国商报,2022-05-13(002).

[4]冯丽妃. 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炉[N]. 中国科学报,2022-05-12(001).

[5]吴晓燕,陈方,丁陈君,孙裕彤.全球生物经济现状、趋势与融资前景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1,41(10):116-126.DOI:10.13523/j.cb.2107015.

[6]季媛媛. 解读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医药如何从泛泛创新1.0”走向精选优质创新2.0”[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5-11(002).

[7]邱灵,韩祺,姜江.面向2035的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11):48-57+92.DOI:10.16304/j.cnki.11-3952/f.2021.11.004.

[8]陈方,闫冬傲.生物经济未来面临的紧迫任务[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43(0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