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绿色

绿色制氨市场及产业化前景

供稿人:杨四娟供稿时间:2023-04-27 10:24:12关键词:绿色,氨,市场,产业化

一、市场前景

目前绿氨生产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化仍有待时日。随着公众减碳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政府关于碳排放和防止大气污染立法的进一步完善,相信绿氨的产业化发展将加快。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绿氨市场规模约为3,600万美元, 2030年预计将达到54.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8%,潜力可观。

1 绿氨市场规模及预测,百万美元

中国合成氨市场规模为千万吨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根据Wind数据,2021年总产量5,189万吨,占全球合成氨市场份额约30%,现阶段中国合成氨市场基本保持供需平衡。俄罗斯、美国、印度等也是产氨大国,年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未来中日韩三国的合成氨市场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预计2035年将达到1.5亿吨,其中作为燃料的动力氨将达到0.9亿吨,市场占比达60%,需要加快向绿氨转型才能在满足如此大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从中国来看,预计2035年合成氨总消费量将达1.2亿吨,较2022年规模扩大了1.5倍,市场规模远高于日韩两国。从动力氨市场来看,由于日韩布局氨燃料产业领先于中国,预计中国动力氨市场发展在2028年前不及日韩,之后发展加快且迅速起量。到2035年预计中国动力氨消费量将达6,300万吨,为日韩总量的一倍以上。

2 中日韩三国的氨消费量及预测,千万吨

二、产业化瓶颈

产业化瓶颈方面,资本密集型性质是绿色制氨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主要源于通过可再生能源和电解槽等路径制备绿氨的成本高于传统工艺,因此除非成本进一步下降,否则多数合成氨制造商将较难从传统的合成氨生产转向绿色合成氨生产。就目前来看,中国、日本的大型化工企业仍继续采用天然气蒸汽甲烷化的传统技术,近两年投资建厂的绿氨项目主要以全球巨头、我国大型企业和政府支持项目为主。

总体来看,在碳减排的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国家加强碳税收政策、我国政府资金支持低碳项目,国际巨头及我国大型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带头布局绿氨能源并提前布局市场,未来十年内,在政企的联合推动下,绿氨产业将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氢云链. 156万吨绿氨产能落地,氢能产业发展再提速[EB/OL]. [2022-08-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848023981335448&wfr=spider&for=pc

2. 固碳、储氢、航运燃料、掺混发电:绿氨行业概览与展望. https://assets.kpmg.com/content/dam/kpmg/cn/pdf/zh/2022/12/overview-and-prospect-of-green-ammonia-industry.pdf

3. 中国石化新闻网. 全球绿色氨市场2030年前将达到54亿美元[EB/OL]. [2022-04-11]http://www.sinopecnews.com.cn/xnews/content/2022-04/11/content_7027385.html

4. https://assets.kpmg.com/content/dam/kpmg/cn/pdf/zh/2022/12/overview-and-prospect-of-green-ammonia-indust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