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首页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经社风向经社风向

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FITS2030”框架计划

供稿人:盛阳供稿时间:2025-03-28 15:53:19关键词:技术主权,数字化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日前发布《推动实现2030技术主权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FITS2030),旨在系统性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该计划整合八大数字化(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微电子、高性能计算、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量子技术、光子技术)和四大工业领域(创新材料、电池技术、机器人技术、工业4.0)的资助体系,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转化与国际协作的全生命周期支持框架,展现了德国在数字时代重构技术生态系统的战略雄心。

技术自主性:从研究优势到产业主导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国务秘书卡尔-欧根·胡特马赫强调:德国虽在基础研究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但亟需破解创新转化瓶颈。面对地缘政治变局与技术竞赛加剧,必须建立“德国制造”的自主技术体系。FITS2030明确提出,通过深化政企协作,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主权,以此强化国际规则制定能力。该计划被定位为应对全球技术竞争、气候危机与供应链风险的综合性战略工具。

锚定三大战略维度

关键技术突破:延续联邦政府《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路径,以维护现有技术主权为基础,开拓新材料、下一代通信等前沿领域;创新生态构建:2025年投入16亿欧元专项资金,首次实现BMBF项目资助与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等顶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的系统性协同;动态治理机制:采用“自适应框架”设计,预留新兴技术纳入通道,计划执行期至2030年,新增资金需待新政府审议批准。

创新性确立四大支柱任务

人才战略:建立关键领域专业人才储备库,强化STEM教育与企业实训衔接;欧洲技术联盟:深化欧盟内部研发网络,推动“欧洲云”等跨境基础设施共建;风险可控型国际合作:在量子计算等敏感领域建立技术出口评估机制,同时维持与第三方国家的开放创新对话;绿色技术标准:将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嵌入技术研发流程,确保创新与碳中和目标兼容。

材料创新计划:技术主权的实践标杆

作为FITS2030首发项目,BMBF同步启动“面向经济社会转型的材料创新计划(Mat2Twin)”,以突破传统资助模式,将材料研发与产业转型需求深度耦合。此项目直接吸纳技术主权委员会《材料研究立场文件》的政策建议,由DLR项目执行机构协调实施。该机构凭借其跨国科研网络与数十年技术转化经验,在计划制定中发挥核心枢纽作用——既组织技术主权委员会的多学科专家论证,又通过数据分析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治理范式升级:三位一体创新模式

FITS2030的推进体现了德国“政府-智库-执行机构”协同治理的创新:BMBF主导政策设计与资金配置;技术主权委员会(汇聚120余位跨学科专家)提供关键技术路线图咨询;DLR项目执行机构构建产学研转化通道,其全球资源网络已促成37个欧盟联合研究项目落地。该框架计划标志着德国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塑造者”的转型。其系统化的政策设计不仅着眼短期技术突破,更旨在构建涵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全球协作的立体化创新生态,为欧盟技术主权战略提供范式参考。据柏林工业联合会评估,若实施顺利,FITS2030有望使德国在2030年前将关键技术自主率从目前的62%提升至85%,并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工业4.0认证体系等领域形成全球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FITS2030: Anschub für neue Technologien[EB/OL].[2025-1-24]. https://www.bmbf.de/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2025/01/fits2030.html.

[2] Anschub für neue Technologien BMBF veröffentlicht neues Rahmenprogramm zur Förderung digitaler und industrieller Schlüsseltechnologien [EB/OL].[2025-1-24]. https://www.bmbf.de/SharedDocs/Pressemitteilungen/DE/2025/01/240125-FITS2030.html.

[3] Neues Rahmenprogramm stellt Weichen für technologische Souveränität [EB/OL].[2025-1-25]. https://projekttraeger.dlr.de/de/news/neues-rahmenprogramm-stellt-weichen-fuer-technologische-souveraenit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