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或使用推荐浏览器 Google Chrome EdgeFirefox X

docinfo
IdentifierCN202110675610.1
DateStamp2024-01-28T05:58:32.064Z
setSpec

Title

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及系统


Creator
甄峰张姗琪秦萧罗桑扎西席广亮孔宇傅行行

Description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及系统,包括被动采集和主动采集,被动采集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GPS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移动轨迹和停留点;主动采集通过判断停留点的停留时间与预设的停留阈值之间的大小,如果停留点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的停留阈值,则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弹出相应的活动与情绪问卷供用户填写。本发明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对被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提醒用户填写属性信息,相比此前的方法完善了轨迹位置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出行调研方法,提高了规划调研采集的时空精度,节约调研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1.一种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被动采集:利用智能手机内置的GPS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移动轨迹和停留点; 步骤2,主动采集:如果停留点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的停留阈值,则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弹出相应的活动与情绪问卷供用户填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停留点确定方法: 步骤101,初始化核心点、半径R、有效密度P、距离L、平均距离Q、有效时间M、停留点集合V; 利用GPS传感器采集定位点经纬度坐标信息,将一定时间段内采集的定位点根据时间顺序排列为一个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并存入数据库中;从数据库中获取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获取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最开始的两个点A、B,计算A、B两点的距离L,将距离L与半径R比较;若A、B两点的距离L小于半径R,则将A点设为核心点,并将A、B两点放入停留点集合V,记录停留点集合V的平均距离Q,同时计算留点集合V中其他点到核心点A的最大有效距离,将最大有效距离赋值给半径R;若A、B之间的距离L大于R则排除A,并对B和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中的下一个点C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102,继续获取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下一个点N,比较N点和停留点集合V中各点的距离,若停留点集合V中存在点Z使得有效密度P值最大,并且平均距离Q最小,则将N点加入停留点集合V中,并将核心点设为Z点;若不存在这样的点Z,则一个停留点集合V判断完成; 步骤103,判断停留点集合V是否满足有效点数大于有效密度P并且开始点到结束点时间大于有效时间M,若为true,则V为有效集合,确定有效集合V的核心点,停留点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停留点集合V中开始点时间和结束点时间;若为false,则判定停留点集合V为非法集合,清除相关数据后继续判断临时定位点列表pointList后面是否存在有效停留点集合V; 步骤104,将有效集合中的停留点的WGS84坐标转换成火星坐标,并在地图界面上展示停留点的具体位置,以此判定用户的具体活动地点;判定完成后,将停留点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坐标信息、地址信息存入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移动轨迹确定方法: 步骤111:通过GPS传感器获取用户当前一段时间的位置信息,如果这段时间内的临时定位点与上一段时间相比不存在新的临时定位点,那么不做处理,如果存在新的临时定位点,则更新用户当天的移动轨迹; 步骤112:如果当前一段时间的位置信息中存在新的临时定位点,但当天此前还没有移动轨迹,那么直接生成当天的第一条轨迹,这段时间内的第一个临时定位点作为这条轨迹的起始点,该临时定位点的记录时间作为起始时间; 步骤113:如果当前一段时间的位置信息中存在新的临时定位点,且当天此前已存在移动轨迹,那么获取一条最新的移动轨迹,这条移动轨迹开始时间后的全部点中,如果存在某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轨迹时间阈值,那么结束上一条移动轨迹,开始下一条移动轨迹;如果都没有超过轨迹时间阈值,那么更新这条移动轨迹的路径和结束时间; 步骤114:获取移动轨迹后,将基于WGS坐标系的轨迹坐标转换为火星坐标,将移动轨迹与地图路网匹配,并在地图界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每一段移动轨迹的空间信息、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移动速度存储到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1中以8-12分钟为时间间隔更新一次用户当天的移动轨迹;步骤113中轨迹时间阈值为1.5-2.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活动与情绪问卷内容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进行问题调整,以获取活动和情绪的最佳量化数据;活动与情绪问卷内容中的情绪感知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进行量化分析,活动与情绪问卷内容中活动量化内容包括活动强度、活动目的、活动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的停留点和移动轨迹通过在高德地图界面上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点击界面上的停留点和移动轨迹标记填写活动和出行属性信息;在界面上通过日历选择日期,查看自己的历史停留点和移动轨迹,对历史活动和属性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停留点和移动轨迹后,用户上传与活动或出行相关的照片,对上传的照片进行删改或为历史活动或出行添加照片。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智慧规划出行调研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 前端包括GPS传感器、问题模块、信息展示模块,所述GPS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临时定位点经纬度坐标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临时定位点经纬度坐标信息上传给后端;所述问题模块用于每一次活动和出行结束后提示用户填写活动和出行信息,并将填写的活动和出行信息上传给后端;所述信息展示模块用于根据后端下发的信息进行显示; 所述后端包括定位点和停留点确定模块、移动轨迹确定模块、活动与情绪问卷启动模块,所述定位点和停留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临时定位点经纬度坐标信息确定定位点、停留点,并将确定的定位点、停留点下发给前端进行显示;所述移动轨迹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临时定位点经纬度坐标信息确定移动轨迹,并将移动轨迹下发给前端进行显示;所述活动与情绪问卷启动模块用于判断停留点的停留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停留阈值,如果停留点的停留时间大于预设的停留阈值,则将相应的活动与情绪问卷通过前端的人机交互界面弹出供用户填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照片上传模块,所述照片上传模块用于用户上传与活动或出行相关的照片,用于用户对上传的照片进行删改或为历史活动或出行添加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与前端之间采用反向代理机制提供服务。


Publisher

南京大学


Date

2021-08-20

2021-06-18


Type

专利


Identifier

https://d.wanfangdata.com.cn/patent/CN202110675610.1

CN202110675610.1

CN113283669A


Language

zh


Source

万方数据库


Coverage

G06Q10/04(2012.01)

G06F16/29(2019.01)

G06F16/25(2019.01)

G

G06

G06Q

G06F

G06Q10

G06F16

G06Q10/04

G06F16/29

G06F16/25